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
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(汉南区)始建于1991年,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,2000年4月,国务院批准同意在开发区内设立武汉出口加工区。
经过五次托管扩容(1996年托管蔡甸区沌阳、沌口两街;2006年托管蔡甸区军山街;2010年托管汉阳区10平方公里共建区;2014年4月经济托管洪湖新滩新区,2014年12月整体托管汉南区),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489.7平方公里。
开发区位于武汉市西南,长江以北,东经114度9分,北纬30度29分,濒临长江,地处市区武汉三环线和武汉外环线之间。
开发区发展腹地广阔,区位优势明显。2014年,工业产值突破5000亿。距离市中心及汉口火车站、武昌火车站约30分钟路程,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约40分钟路程。开发区实行“小政府、大社会”的管理体制,工委、管委会代表武汉市委、市政府统一管理开发区各项社会经济事务,为武汉市的独立辖区。
2018年12月,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荣获2018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排名第12。2019年7月,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。
一、行政区划
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“小政府、大社会”的管理体制,工委、管委会代表市委、市政府统一管理开发区各项社会经济事务。1993年国家正式批准设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后,武汉开发区经历四次托管扩容,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202.7平方公里,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。
1996年,武汉开发区首次托管蔡甸区沌阳街道、沌口街道两个行政街道,开发区面积达到90.7平方公里,产值29.89亿元,通过三年招商引资,1999年开发区产值达100亿元。
2006年6月26日,托管蔡甸区军山街道,使武汉开发区管理区域达到192.7平方公里,此时,武汉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已达到500亿元,三年后,武汉开发区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。
2010年8月,武汉市市委、市政府再次将汉阳区和武汉开发区10平方公里的共建区域交由武汉开发区统一管理,开发区面积达到202.7平方公里,武汉开发区产值升至1500亿元。
2013年12月30日,经湖北省省委、省政府同意,武汉开发区整体托管汉南区(汉南区面积288平方公里,包括纱帽街道、邓南街道、东荆街道、湘口街道),实施一体化发展。
二、地理环境
武汉,长江之上的一颗明珠。半城江色,半城湖光,黄鹤白云,小鸟依人,风景宜人。
武汉是中国地理位置上的中心,得中独厚。完整的拥抱了整个长江、汉江。
武汉境内铁路、高速公路、航空线密集,交通发达便利。在中国城市中其交通优势几乎无可比,素有“九省通衢”、“货到汉口昌”的说法。足显其区位优势。武汉腹地广阔,居中以制。通过武汉,就可以控制整个华中市场。而且,武汉是生长在中国九大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江汉平原之上的,农业基础好,农业、矿业资源丰富。历史上,汉口就是有名的大都会。中国的各大商号、世界的各大银行都在武汉设有分店。
武汉商人自强自立,创造了一些家喻户晓的老字号,文明与海内外,曾经成功打入东南亚市场。武汉在中国的历史上饰演着重要角色,楚文化所在地、湖广总督府、首义之区、武汉保卫战等,都说明武汉在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。直至新中国成立,国家也在设立了大量的重工业项目,其工业基础雄厚。另外,武汉又是全国公认的三大科教中心之一,市内名校云集,科教实力领跑全国。
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汉市区西南,东经114度9分,北纬30度29分,濒临长江,地处市区武汉三环线和武汉外环线之间。发展腹地广阔,区位优势明显。距离市中心及汉口火车站、武昌火车站约30分钟路程,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约40分钟路程。
三、基础设施
开发区各项基础设施完善,固定资产投入累计已达750亿元。建成的100平方公里范围内实现了“九通一平”。累计建成道路225公里,建成管网702公里。建成区绿化面积450万平米,绿化覆盖率达到34.7%。开发区濒临长江黄金水道,境内京珠、沪蓉高速交汇,318国道横贯东西,物流条件优异。东达上海、西抵重庆、南至广州、北上京城,距离均在1000公里左右,出于中国经济地理的核心位置,区位优势十分突出。
四、产业特色
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特色鲜明,产业链条完整,形成了汽车、电子电器两大支柱产业和印刷包装、食品饮料、生物医药、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优势产业。
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东风汽车、神龙汽车、东风本田汽车等5大汽车公司总部,6家整车厂,20家汽车相关研发机构,18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,是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最集中的区域之一。
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重要的显示器,空调器制造业基地之一,冠捷显示科技公司具备年产2000万台液晶显示器产能。美的集团、海尔集团、格力电器等家电巨头齐聚开发区,具备了年产空调1200万套、热水器200万套、冷柜100万套的产能。
五、配套设施
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江汉大学、江汉大学文理学院、武汉商学院、武汉外国语学校、武汉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、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、三角湖小学、育才实验幼儿园、新城小学等20余所各级各类学校,形成了完整的教育链。坐落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武汉体育中心是由“一场两馆”构成的现代化的体育场馆。其中体育场可容纳6万名观众,全国排名第三。“两馆”-体育馆、游泳馆分别可容纳1.4万名和3千名观众。武汉开发区依托武汉体育中心及区内影剧院、音乐广场、歌舞厅、社区活动室等文化娱乐场所形成了融体育竞赛、健身娱乐、文艺演出、旅游休闲、商业、商务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文园区。
六、公共设施
供水:自来水厂,日供水40万吨。
供电:拥有1座220千伏36万千伏安的枢纽变电站和5座110千伏变电站。第一期规模为18万千瓦的调峰电厂已并网发电。
供气:区内建有日产14万立方米的煤气厂。“川气东送”天然气已送达开发区,年供气能力3亿立方米。
供热:一期规模为150吨/小时的供热中心可提供生产和生活用蒸汽和热水。
排污:雨水和污水实行分流排放,雨水就近入湖:污水经专用管道排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。
注:上述配套条件中,开发区负责将道路、供电及通讯电缆沟修至用地红线边缘;供水、供电、通讯由用户分别向开发区长江供水公司、汉阳供电分局、开发区电信支局报装并承担相应费用,供水由邻接道路的自来水管网接入,供电由就近的开闭所或变电站(对110千伏用户)接入,通讯由就近的电信线井接入;部分地块可以提供供气、供热、铁路配套,由用户分别向开发区乾能燃气热力公司、开发区铁路站申请并承担相应费用。
七、居住环境
地铁:3号线,6号线,16号线(在建)。
居住:风格各异的三角湖度假村、东方花园、金色港湾、泰合百花园、奥林花园、君融天湖、万家湖A、B区、东风阳光城,水木清华等小区,为外商和各类人才提供了沁心怡人、幽雅恬静的居所。
商业:以湘隆广场和万达广场为主体的区域商业中心,配以沃尔玛、中百仓储、武商量贩、汉商购物,等大型商业设施提供全方位生活消费配套。
餐饮:时代湘隆、法国风情一条街、东风阳光城美食街、佳和美食广场等,在品位中国美食韵味同时,亦感受异国风情文化。
休闲:东方高尔夫、美格菲健身中心、海滨城以及武汉体育中心提供了现代化高档娱乐、休闲,健身场所。
体育:6万人的体育场、1.2万人的室内体育馆、8千人的游泳馆和东方高尔夫球场。
教育:区内有大学2所,全日制中小学24所,幼儿园7所,国际学校2所。武汉外国语学校可招收英、法、日、德、俄等语种的6—18岁中外学生。综合性江汉大学
在校学生达1.5万人。
医疗:拥有武汉协和西院、沌口医院等5所医院、1所卫生防疫站以及急救中心为园区员工、居民提供卫生防疫、体检、医疗和救护。
金融:中国银行、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、农业银行、交通银行、光大银行、华夏银行、中信银行、招商银行、民生银行、浦发银行、汉口银行、广发银行、兴业银行及太平洋保险、中国人寿保险等均在开发区建立了分支机构,提供完备的公司及个人金融产品。
八、交通通讯
道路:以京珠、沪蓉高速公路为骨干,区内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。
铁路:建有连接京广和京九铁路线的开发区专用铁路线及货站。
码头:拥有一座年吞吐量为13.9万辆汽车的滚装码头正在建设中。距开发区6.5公里处有年吞吐能力为1000万吨的武汉杨泗港集装箱码头。
通讯:中国移动通信、中国联通、中国电信(小灵通)提供固定通讯、移动通讯、数据传输、微波通讯等服务,邮政局可提供各类邮政业务。
网络:中国电信、中国联通、长城宽带、网通、中电等公司在开发区建有光纤宽带网络,为区内企业、居民提供宽带接入服务。